记得,有文章曾说,写作是与心灵的对话。感觉,可以更入微些,写写就是,雕刻那些生活中,让心有共振的人和事。注意到,这位市场的老人家,在于一次下午饭点,看到年近古稀,高瘦的他推着一辆四轮哗响,如婴儿车大的铁架车迎面而来。不急不缓,手沉稳有力的抓着,车架高处就一大方块,手臂长的豆腐。这才醒悟,原来是,家作坊制作。老人家摆的摊,不进市场,就在入口,坐在自带凳子上,搭着二郎腿,看着人流。没有焦虑,一脸久经风浪的平淡。当有客来,就拿起原始的杆秤,掀开豆腐上的湿布,麻利的切划。至于,是不是微信收钱,还没看清,我也是一个过客而已。但为何,每次吃饭过市场时,都会不经意的,留心看一眼?或许,老人家的那份淡定从容,在当下,有着特别的份量。那是这八个月来,看过不少让人叹息的新闻。无论,成人后,习惯藏起了各种情绪,但只是藏得深而已。而最好的根治,就是像那些有光的人看齐。这卖豆腐的老人家,身上有光,所以,才那么的,让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