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网上曝出深圳中学今年高考的战绩,感觉挺震撼,然后我就和一个北大毕业的朋友聊了聊教育的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结论,高等教育水平决定一个城市的教育资源天花板。拿惠州为例,惠州经济总量排广东第五,地处大湾区东岸,是全国为唯一一个毗邻三个一线城市的地级市,可以说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但是,惠州最高学府几十年来没变过,还是惠大(惠州学院),外加几所高职院校,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极不相称。过去,深圳也曾出现过这么尴尬的局面,只有深圳大学带着几个高职院校,人才都是靠外部“输血”,几乎没有人才“造血”功能。但最近十来年,深圳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个标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怎么可能没有好的高等教育呢?所以,除了大力发展深大外,新建了南科大、深圳技术大学,引入了哈工大、港中大、中大、暨大等深圳校区,正在筹建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师范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等,还把深职院升格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及引入了包括清北在内的一堆名校研究生院,深圳高等教育迅速崛起,深圳的人才“造血”功能越来越强大。除了为本地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外,高等教育水平本身就是一个城市最核心的教育资源。朋友举了个例子,一个惠州的高中生想找个大学生家教,可能除了惠大的学生就没有其他选项了,但是一个北京的高中生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随便都可以找清北等名校的大学生家教,试问,连自己都只能考惠大的学生怎么能教一个高中生考名校呢?我陷入了沉思。另外,一个城市有了人才“造血”功能以后,也会大大提升这个城市家长的平均综合素质,对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最顶级的资源呢。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希望惠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把教育重视起来,包括大学、高中和义务教育,长远来看,教育一定反哺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应该要走这种难而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