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科?病例科?不!是病理科!

等风也等雨~ 34036 字 2023-08-18

这里不是厨房,但工作台却刀具、瓢盆、冰箱样样齐全。

这里不是法院,但每天都在“断案”。

这里是医院里鲜为人知的科室——病理科

接下来就让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准医学中心、病理科主任赵文丽带我们走进这个“冷门科室”。

PART1

无声的诊断——“医学之本”

病理科检验什么?

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病理科具体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医院里有这么一个科室。

这里虽然不收病历也不收常规化验,也不会与病人直接面对面,但他们和许多患者都有着紧密联系。

比如所有临床医生不能准确判断病因的活检样本,比如术中患者身上取下的组织,其实都是送到这里检验。

病理科的工作就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从微观世界里做出疾病的明确诊断,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体里长了一个肿瘤?那需要确定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确定病变的破坏程度;是否需要手术切除,要切多大范围,是否需要继续扩大切除等;以及恶性肿瘤患者该如何用药、靶向治疗是否有效等……这些都要病理报告来决定。

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不仅能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质、分类和分级,提供疾病最终诊断,还能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预后评估和药物选择,为患者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案例

一位神经外科病人,送检的是脑动脉血栓,在显微镜镜下,凝血中一团富含粘液基质的细胞引起了病理医生的注意,他们建议临床检查患者的心脏和软组织,不除外粘液瘤脱落形成的瘤栓及富含粘液的肿瘤性病变形成的瘤栓;神经外科接到病理科的报告,做了心脏彩超,果然在心房内发现了肿瘤,术后证实为粘液瘤。

据统计:疾病的诊断单纯依靠临床,准确率只有50%,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则准确率为75%,而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则>99%

在显微镜下,病理科医生需要读懂每一个细胞,做出准确判断。目前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的诊断手段,就是病理诊断。虽然病理医生没有掌握生与死的能力,但他们出具每个结果,都可能是病人生命的转折点及分水岭。

PART2

病理科医生如何对标本“量刑”

医生,我的活检组织送去已经两天了,《病理报告》怎么还没出?

给一个标本“量刑”,可不能着急。一个样本送到病理科后,至少要经过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烤片、脱蜡、染色、封片、初诊、审核等四十多道工序。

这里的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且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完成这些,需要3-5个工作日。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切片的清晰度,进而影响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仪器

除了切片的制作时间长外,病理科医生还需要花时间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这是一项机器无法代替的工作。

如果遇到了疑难病理,病理科还将对样本进行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病理等进一步检测。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看到多位资深病理科医生一同出现,围坐在一起会诊研究的画面。

每一份病理报告,都是病理医生追求真相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患者的期待和生存的希望。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每年常规报告10000余例,液基细胞学10000余例,术中冰冻近2000例,免疫组化8000余项;病理科医技人员需要加班加点,才能保证病理报告的及时发放。

PART3

病理科的“急诊”

病理医生是不是只需要慢悠悠做检验?

不!这里也一样上演着一场场与速度的比赛。

病理科的“急诊”——冰冻病理诊断,从术中切取标本送检到发出报告,必须要在30分钟之内完成。

为什么要求速度这么快?

因为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决定了下一步的手术方案。

诊断良性则手术根据医生计划正常进行

诊断恶性则需要对病人进行器官切除或其他更重的清扫

病理技师把取材后的组织块放在冰冻头上,置于零下20℃左右的冰冻切片机里,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切出薄如蝉翼的薄片贴到载玻片上,再染色封片后交给诊断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快速诊断。

制作冰冻病理切片后,留给病理科医生的判断时间极短。医生需要做到迅速、精准,有着非常大的难度和压力。病理科的医生也要有多年的从医经验和高超的医技,才能出具这份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报告。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重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因而病理医生也责任重大。“如履薄冰”也是病理科医生的常态。

PART4

病理科的“门诊”看什么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病理科门诊?这里能看什么?

市一院病理科的技术及诊断水平处于惠州市前列,是惠州首家在恶性肿瘤患者报告中体现病理分期的科室,也是惠州市首家开设病理专科门诊的科室,国家卫健委颁布的病理科十三项质控指标全部在98%(甲级)以上。

2019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设病理科门诊,该科室以病理诊断为依托,主要开展服务项目为疑难病理会诊、病理报告咨询、体表肿物细针穿刺,有需要的市民可提前通过预约就诊。

PART5

“疾病审判官”是一群怎样的人?

有人说他们是“疾病的审判官”,明察秋毫,留意种种细节,并为最后的“判决”反复推敲。也有人说他们是“医生的医生”,因为他们是临床医生背后的力量。

一位病理医生需要8-10年的成长期,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临床、影像学、分子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每一位病理医生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是一代又一代病理医生的精神传承。

他们探索着疾病的本质,拥有着剥茧抽丝的耐性,以及对待每一份病理报告都精益求精的态度。

也许他们听不到患者直接说一声“谢谢”,但他们依旧坚守在微观世界的战场上,成为幕后的生命守护者。

在2023年8月19日

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我们向这些默默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说一声

“谢谢”

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医生!

编辑丨西小啊

鸣谢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