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最后一公里村庄》—贺雪峰 女儿是人家的,所以嫁女儿必须要收彩礼,不然女儿就白养了。近年来,L 镇彩礼涨幅极大,2016 年标准的彩礼是 16 万,甚至有不少人的彩礼已经达到 20 万元,所以就有人将生育四个女儿的父母称“百万富翁”。赣南的情况与广东清远类似,即彩礼是由男方父母给女方父母的费用,这与长江流域乃至华北绝大多数地区彩礼主要是男方父母给未来儿媳妇、最终成为代际剥削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在长江流域和华北的绝大多数地区,彩礼实际上是子代对父代的剥削,而赣南、广东清远等宗族型地区,彩礼则是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支付与转移。赣南与广东清远的差异在于,广东清远农村目前的彩礼水平大概只有两三万元,赣南一些农村的彩礼水平却达到了广东清远的五倍以上。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清远和赣南农村的彩礼金额都很高。1980年,清远农村彩礼高达 1000 元,而那时候一个农民家庭的年收入可能只有不到 100 元。赣南农村 1980 年的彩礼水平也在三四百元,也是相当高的。不同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流动,广东清远农村的彩礼水平不升反降,目前彩礼大概只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工资收入,而赣州农村彩礼却越来越高,没有十年打工的积蓄很难支付得起彩礼。广东清远与赣南农村彩礼数额变化上的差异可能与自由恋爱的发展程度以及妇女地位的提升程度有关。广东清远虽然也是宗族村庄,但宗族村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同一个行政村内往往有众多不同姓氏的宗族自然村,这就为熟人社会中的婚嫁提供了条件。此外,广东清远女孩较早到“珠三角”工厂务工,地位也因此不断提升。赣南宗族规模太大,一个行政村可能只有一个姓,自由恋爱(比如与小学同班同学相恋成婚) 的空间比较小,与此相关的就是赣南农村发达的媒婆市场。甚至最的)年由于年轻人平时在外打工,春节就成为男女青年相亲结婚的最佳时机,赣州农村因此孕育出了一个专业化程度相当高的媒婆市场网络。高额彩礼催生了一个专业媒婆市场,这个媒婆市场网络又反过来进一步着动了高额彩礼。媒婆可以拿到丰厚的介绍费。无论是赣南还是华北的河南,子女的婚事都是父母的责任,所以别礼应当由父母来出。不过,在赣南,父母只对子女承担有限的责任,因为一旦儿子结婚了,父母分家时就要将所有的积蓄以及所有的债务都分给儿子,父母为儿子结婚支付彩礼所欠的债务最终也就要分给成家的儿子媳妇。因此,赣南农村的彩礼就只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的支付。嫁过来的媳妇真的是一无所获,看起来像被卖了一样。因此,有女儿自由恋爱,尤其是嫁到外省的,男方不愿出彩礼,女方父母就会通过阻止女儿迁户口来逼迫男方支付高额彩礼。也有女婿出了高额彩礼,结婚后女儿就断绝了与娘家的关系。河南农村的彩礼也很高,且越是儿子多的家庭,女方要求的彩礼金额就越高。原因很简单:在河南农村,父母为子女婚姻承担无限责任,即成家子女会与父母在经济上分开,父母支付彩礼所欠债务,由父母用他们人生中的剩余劳动力去偿还。他们支付的彩礼也只是女方父母帮自己女儿要的男方父母的转移支付。男方父母支付彩礼越高,未来女儿女婿小家庭的发展资金就越丰厚,日子也就越好过。也就是说,相对于赣南农村,河南农村的彩礼是归媳妇掌握使用,而不是女方父母,且男方父母为支付彩礼形成的借贷只能由男方父母去还,儿子媳妇是不会还债的。这样的彩礼就是父辈对子女的支持,或者说是子代对父代的剥削。既然河南农村父母要为子女婚姻承担无限责任,将来还要偿还为支付彩礼所形成的债务,所以他们就倾向于让儿子尽早结婚,自己也就可以尽早腾出手来赚钱还债。这可能也是河南农村婚龄普遍较低的一个原因。 同为华北农村,山东彩礼水平远低于河南,其中原因是山东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一般一个家庭只有一个男孩,这样就不存在河南农村多子家庭必须支付高额彩礼的机制,从而遏制了彩礼水平的快速攀升。 赣南农村,老年父母普遍没有存款。因为无论存款还是债务在儿子分家时都会分掉,等儿子分家了,儿子就是一家之主,父母就成为家庭辅助劳动力,也就不再管钱了,既不负责收入也不负责支出,要用钱就找子女要,手头没有积蓄。陕西关中农村,老年父母手头也大多没有积蓄,其中道理也是待子!女成家分家了,他们就当不了家了。因为没有现金,抽烟就只能抽自己种的烟叶。华北农村,父母帮子女成家以后一般都不会再有积蓄,很多父母还会欠下要靠自己人生剩余劳动力去还的债务。因此,对他来说,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还清债务就很不错了。相对来讲,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农村,父母往往只对子女承担相对有限的责任,子女成家后,父母也多与子女分开居住,从而保留了获得收入的能力。一方面,中部地区彩礼水平总体较低;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农村存在着众多获利机会。老年父母种田,捞鱼摸虾,打零工,从事副业,只要身体健康,七八十岁都可能有不少的收入。所以,在长江流域的中部地区,老年父母手头普遍有着不低的积蓄,这笔钱既是他们防老的钱,又是他们保证生活自主性的基础。
高价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