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探访西友的古筝室

水口才子老六 1345 字 8个月前

应女西友小小姑娘之邀,趁着今天有空闲,我便骑车去她的古筝培训室作个小小的探访。

古筝室开在下角,三中后面的一条内街,不太好找。周边都是一些老房子,此起彼落的叫卖声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息。而周围街坊们口中说着的亲切的惠州话,这一切都让我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刚考入三中的那个夏天。

小小姑娘热情的把我迎进店里,培训室的面积不大,目测也就四五十平方,上下两层。装潢谈不上什么豪华,但是无一不彰显出浓郁的古风气息,和古筝这种古乐器搭配起来,倒也是相得益彰。市内整齐的布置着几张古筝,有几个看起来是小学生年纪的女孩子正凝心练习。她们见有客人来了也不怯生,自信得很。小小姑娘现场指挥她们合奏了一首,几个小学生竟弹出了排山倒海的千军万马之势来,确实很赞。

尔后就是小学员们的休息时间,她们一个个腆着脸围在小小姑娘身边,伸手要奖励要喝汽水要吃零食,小小姑娘虽然一脸严肃的呵斥孩子们不准喝那么多汽水饮料,但手上却利索的掏出一把零钱让孩子们如愿,看着孩子们远去的雀跃身影,如此融洽的师生情真的很有温度,比起那种“上班就上课,下课就下班”的冷冰冰的商业模式,暖多了。

随着孩子们的离开,培训室也安静了,我们就泡上一壶热茶闲聊了起来。原来小小姑娘是位离异人士,独自带着一个两岁的娃,日子过得不甚容易。当听到她说当时事业还未起步,曾经最艰苦的时候身上毫无分文,只能忍痛卖了唯一的一台手机给孩子买奶粉的时候,我着实是十分震惊的,我不知道眼前这位羸弱的女子,是如何用瘦小的肩膀扛着千钧之力来抱着孩子负重前行的。当她在说着陈年旧事的时候,脸色平和,仿佛在说一件别人的事情那般淡淡的娓娓道来。

说着说着,小小姑娘自觉有些多言,于是我们转回正题。古筝培训室开了半年了,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蒸蒸日上,她也算是扛过来了。目前学员数量稳定保持在30多位,月营收将近两万元上下。之前姑娘有想过扩大规模,但受苦于人手不足,于是想到了找合作伙伴,只不过和几位有意向合作的人聊过之后,觉得对方的功利心都太强,只想着如何多收人多收钱,不太在意教学的质量,所以姑娘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摒弃其他杂念,下定决心一心一意的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再做打算。不忘初心嘛,她笑了笑说。

诚然,很多东西都是如此,数量一多就必然影响到质量。像小小姑娘这样宁肯少收学员,也要保持高质量高深度的一对一教学的老师,确实不多见。在我心中不由得对她高看了几分。

接下来我们就探讨了关于古筝培训的市场,虽然我不懂音乐,但是也知道随着近年来国人对传统国粹的热度越来越高,像古筝、二胡这些中华传统乐器必然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市场会逐渐火爆起来,当然,如树*英语、纯*琴行这类圈钱之后携款跑路的老鼠屎也会出来搅局,所以像小小姑娘这类凭着口碑和质量赢得家长信赖的小培训室反而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价钱!相比于动辄几万的钢琴、小提琴的学费,才小几千的古筝培训费显然亲民多了,一般的家庭都可以承受得起。而且很多家长们发觉孩子在学习古筝之后,明显的察觉出孩子的反应速度快了,还有为人处世也更加的自信,这也算是学习古筝之后除了技艺之外的额外馈赠了。

聊着聊着,陆陆续续的又来了几位带着孩子过来的家长加入了茶局。有两位孩子妈妈还带来了自家做的小吃,还有外面买的一些饮料和凉皮什么的,看起来她们显然已经是和小小姑娘相处得十分融洽,在她们的眼里,这个培训室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学古筝的地方,更是一个让家长们小聚的根据地一样了。

看着她们聊得其乐融融的,我却局促不安起来,没办法,这是我个人的毛病,我不太喜欢女人多的地方,女人一多我就发慌,于是找了个理由就匆匆告辞,结束了探店之旅。

出发前小小姑娘提前告知了我培训室开在下角老城区,所以附近是没有车位的,于是我就抢了一个外卖骑手的电动车骑着过去的,反正从河南岸去下角也不远,还可以顺带的领略一下西湖风光。结果在回来的路上,眼看着再过一个红绿灯就回到店里的了,结果电动车居然没电骑不动了,最后只能呼哧呼哧的推着回来。哎,我就说嘛,女人一多准没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