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中秋国庆回家路上: 路过广西和贵州交界黎平堂安侗寨,赏金黄爱心梯田。

智西师兄 4015 字 8个月前

其实这次路过黎平县的堂安侗寨看梯田纯属偶然,无心插柳。24号早上从惠州出发,经过广西龙胜隧道,突然想到这个时节龙脊梯田金黄稻田应该不错,可以去“路过”,老杨同志问了下王师傅,回答要80块钱的门票,景都在路上,最好是有下过点小雨,有小团雾,还要有太阳才好看。这种条件哪里去偶遇呀,关键是要80块门票啊,回家路过怎么还要花钱看梯田呢。于是跟领导商量说我们去“堂安侗寨”吧,有梯田看。其实我也没去过,我甚至不知道堂安侗寨在何方,只是去年去西藏时廖BOSS家去三江侗看程阳风雨桥,进侗寨都要钱,临时在地图上找了个侗寨“堂安”想去打尖歇脚,但大家一致反对,所以就放弃了去堂安的想法,既然这次路过就不要再错过了。老杨同志游过堂安侗寨,看过梯田后一直以为我是随机碰运气,刚好遇到这么好的打卡点。

堂安侗寨坐北朝南,位于半山,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如叠、从山脚一直通向山顶,水稻成熟的季节满眼金黄,四季梯田,风景入胜,寨中漫步,徜徉在古老的田梗上,或者在风雨桥中休憩均会使人流连忘返。

我们到堂安侗寨时,寨子的男人女人们都挤在寨门口练习团队竹笙,到我们离开的时候,也只有一个本地医药公司的搞团建,游客并不多,基本上就我们两人在寨子里优哉游哉的转悠。赏精致的寨门,看崭新的风雨桥,走高高低低的石板路,寻找田里的稻花鱼,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里属于三省交界处,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可能很少与外界联系,自成一体,侗苗文化保存得比较完好。来到这里,除了领略到黔东南古朴神秘的山寨风光与青山梯田相融一体外,印象最深的还属那里的人们安静、淳朴、善良和热情的模样。堂安侗寨周围漫山遍野除了森林,就是梯田,规模巨大,气势如虹。梯田中黄色的稻穗,梯田错落有致的轮廓,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的静谧。

走在田间时常遇到背着箩筐正在劳作的村民,堂安的梯田田埂和田坎,全部用石头一块一块铺砌成。这满山的梯田,得化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时间才能搭建起来?并且这样的地势也容纳不了多人团队作业,只适合一个人来完成,不得不再次对堂安侗寨肃然起敬。

傍晚的时候,寨子里炊烟袅袅,更加增添了一份浓烈的生活气息,那时候我在感慨,如果停留下来生活一段时间,会怎样?我断定那将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日,朝而往暮而归,整日游历在山水间、与侗族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活在一起、劳作在一起。

沿厦蓉高速,走到水口/八列下高速,沿公路前行20公里就到。

其实贵州的公路已经很完善,半山还贴心的修建了观景台,服务区,方便观景。

这是水口去堂安侗寨途中服务区对面的山景。看起来高山流水,树木,民居都是那么的和谐。

回看这半山的高速,才知道这大山的雄伟。

村口到寨门公路仅供一辆车通行,我们来时正遇上村民们为即将来临的中秋和国庆做准备,正在排练着“竹笙舞”。可惜我只看了个尾巴。想想不要钱的表演还是要他们专门再演一次吗?杨同志反复强调说这是竹笙不是芦笙。

竹笙,就是这高高的竹筒,名副其实。

寨门外就是葱茏的大山和层层叠叠的梯田。

山脚下,远方隐隐约约可见“肇兴侗寨”的影子。

堂安侗寨全景图,其实没有找到寨子的中心“鼓楼”。

田在山上,而民居在田中

小屋也被这金黄包围着

部分的墙面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木构青瓦

这算是比较典型的侗寨民居小楼吧

门外,便是收获。

田间的小路都是用石板砌成,而石块已经被打磨光滑如玉。

不劳作,只是当一个散心的游客,我相信这里是不错的选择。

这民居依山而建,虽然簇新但还是保留木质本色。

游客专用的风雨桥。

领导说,这是刺梨

到田间地头走一走,沉浸式感受这金黄梯田的美。

这层层叠叠的梯田,一望无际。真心佩服侗族的先人们勤劳。

还有侗胞在田间劳作,这可不是作秀。堂安的主业还是靠这层层梯田。

这稻穗还不够金黄,估计到国庆大假这里是真正的金黄一片。

梯田

赶紧体验下这无人的景区,要是国庆来,可就是人山人海啰。

金绿相间

可能收费的龙脊梯田也是如此景象吧

突然想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嗯,少了老牛。

返回寨中,这木石结构的房屋很典型了吧。

已经看过这原生态的侗寨,梯田,也就没兴趣到山脚下的“肇兴”去了。

过雾广对大约1公里,无意间在左边发现一块酷似“爱心”的梯田。

有意为之,有点不像,可能是无心插柳吧。

其实我真正好奇的是这稻田的水从何来,这块田是高点啊。

再看看远处的侗安侗寨和梯田。

这便是观景公路边的服务站和观景台。

当然,如果你要省钱看侗寨和梯田,从广东回四川重庆方向,路过厦蓉高速广西和贵州交界处,我推荐你来打卡,侗族老乡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