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越矮,你可能得了这种病!很多人都没注意

花好月圆叶 7868 字 2023-10-31

近日,63岁的黄阿姨被家人发现“越长越矮”,自测身高比以往下降了4CM,常常感到腰部疼痛,于是在家人陪同下来我院咨询,经过详细的检查评估,黄阿姨确诊“骨质疏松症”,经精心诊治,黄阿姨腰痛表现逐渐缓解。

01

认识骨质疏松,呵护骨健康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骨质疏松已然成为对中老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

02

骨质疏松的表现及危害

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以下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腰背酸痛、关节疼痛,疼痛也会沿着脊柱向外扩。

2.身高短缩、驼背: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椎体压缩性骨折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尺桡骨远端、肱骨近端等。由于跌倒而出现髋部、下肢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因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褥疮、血栓等,严重危及生命。

可以采取措施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骨质疏松症,也可以早期干预来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03

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

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体力活动过少、光照(晒太阳)太少、长期卧床、吸烟、酗酒、高龄、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及雄激素下降、营养不良等,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04

哪些人群易患骨质疏松症?

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母系亲属有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病史、运动缺乏、钙的摄入量减少、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低体重、长期卧床、酗酒、吸烟、过早绝经、患有慢性疾病(糖尿病、甲亢、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人群是骨质疏松的易感人群。

诊断为骨质疏松怎么办?

需重视预防,可采取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骨质疏松。

05

诊断为骨质疏松怎么办?

日晒:阳光照射可促进机体产生维生素D,建议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晒霜、不隔玻璃、不打伞,在10点至14点之间照射,每次5-10分钟,每周2-3次,避免强光照射导致晒伤。

补钙和维生素D:钙作为构建骨骼的原料之一,建议1.2克/公斤/天的摄入量以维持正常的钙稳态。富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绿色蔬菜、海产品、豆类。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鸡蛋、脂肪含量高的鱼类、鱼油及某些水生哺乳动物。

补蛋白质:蛋白质可维持骨骼及肌肉的正常功能,建议在充分补钙的同时摄入足够的膳食蛋白质(1克/公斤/天)。

戒烟、戒酒,限咖啡因: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长期大量摄入咖啡因均会损害骨骼健康,增加骨质流失。

限盐:钠盐的摄取增加会促进钙的流失,建议每日食盐不超过6g,老年人不超过5g。

锻炼:运动锻炼不仅可增强肌力与肌耐力,改善平衡、协调性,提高步行能力,还可改善骨密度、维持骨结构,降低跌倒与骨折的风险等。建议循序渐进,逐步养成锻炼习惯,每周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锻炼方式以有规律的负重锻炼为主,如健步走、慢跑、上下台阶、登山等。运动时要注意周边安全,谨防跌倒。

预防跌倒:骨质疏松症人群易发生跌倒、骨折,对有个人跌倒史、肌肉无力、步态不稳、药物(如麻醉镇痛药、抗惊厥药、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抗抑郁药)、家庭危害和视力缺陷跌倒等跌倒风险的人群,可以通过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加强下肢肌肉训练及加强平衡力,需注重视力评估和矫正,可使用辅助设备(如手杖、助行器)、穿合身的衣物及鞋降低跌倒骨折风险。

若出现骨质疏松症表现,需及时就诊,要对该疾病有科学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配合符合自身的情况的生活方式调整,早日控制疾病的进展。

如有需要

可到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代谢病专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