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儿时时光(一)

想七不想八 1249 字 8个月前

今年国庆回了老家一趟,恰巧赶上十五世祖祖屋重光庆典,子孙后裔欢聚一堂。曾经的大队不少多年未见的同族长辈或是弟妹,都已然认不出模样。想来也是,不知不觉,到自己这,已是二十三世。自2010年前后,因交通不便,由高祖父那一辈离开祖屋另开基业的大队,便陆续有人搬走,直到我家在20年底搬出,曾经也算热闹的村落,也不见了最后一道炊烟。饭桌上,年龄相仿的大家围坐四周,觥筹交错,谈起小时候的事,不由让人感慨万千。自打记事起,对家里的印象就是山(偏僻),除了高祖那一辈居住的祖屋,后代重新做房多是各找山头,越发错开,一方面是考虑风水,另一方面是便于捡拾柴火,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邻里过近而产生口角争执。不过虽然山,但房子周边杂草灌木之类几乎没有,鲜嫩的草割来喂牛或者鱼,其余会被当作柴火,彼此串门走的路,最大也就成人肩宽。自己家到村口约还有300米,其中一段150米是水田田埂,不及肩宽(估摸着也就30公分左右),剩余到村口150米是和另一户人家共用泥路,沿着山腰走向挖出,从村口到镇上还有2公里土路,大体宽度可容纳一辆拖拉机通过,两边再稍有过人地方,中间还要爬过一座乱坟山。对于村子每年固定的大型集体活动(工作),清晰记得有几样,一是每到年关前后,村里都会组织外出务工回来的青壮年修路。说是修路,其实也就是清除路两边的杂草,搞点泥土填平平时被雨水冲刷或是拖拉机超载扒出的路面沟壑,难得找到石头。印象中年年如此,有的年份雨水多,暑假还要小修一次。二是每家每户都要派出人手筑水坝挖水渠,以便从河里引水到农田,这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因为水坝刚筑好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可以顺着河流往下一路摸鱼捉蟹。虽说多数是鳑鲏节和毛蟹,但是运气好的话,还是可以捉到斗鱼(老家叫仙鸡)养起来观赏。三是交公粮,每户提前准备好超量的最好的谷子,收集到一起放村口,再叫上拖拉机运往粮所,一帮小孩子还会跟在拖拉机后面,因为等下爬那座乱坟山的时候,拖拉机需要人力帮忙推才上的去。还记得最早的运费是3块,后面提高到5块,8块,10块,15块,直到全国取消农村公粮征收。四是过年前一天或者两天,家家户户挑着贡品去给土地神上贡,贡品多是半边完整猪头肉,一条带皮五花,一个猪脚,一条猪尾,一只阉鸡,一块完整鸡血和鸡蛋,还有红枣、金针(黄花菜)、炸豆腐、木耳以及腐片在内的传统五供。其它的橘子一类或是常见糖果,小孩大抵是不惊喜的,除非是有人从外地带回来的徐福记、嘉顿之类的名牌产品。其实小孩大多是不太愿意去的,因为路不好走还有点远,且要帮忙扛或提或背或挑东西,无奈家中长辈总要我们去拜上几拜,祈求神的庇佑,加上男孩子可以捡拾没有燃烧完的鞭炮来玩,所以小孩子才年复一年参与。此外的一些,几乎都是婚嫁、新房入伙、老人大寿之一类。

上小学那会,没有现在的家长接送,都是同村大的带小的,远的起床后叫近的,然后到村口一起等,人数齐了就出发。叫人除了顺路的会在门前或者窗口叫,其它也都是在村口喊上几嗓子。那个时候有早操早读,冬天凌晨五点就要起床刷牙洗脸,然后抹黑到村口集合(挺佩服那时候的胆子和视力,依稀看着路面有点亮就踏上去了,特别是遇到刮风下雨,山上的树被吹的摇来晃去,发出各种类似鬼怪的声响,混合着风声雨声,总感觉有人跟着自己,中间怕的时候,会边喊边加快脚步,如果没有听到伙伴的回应,身体立马就不由自主跑起来,边跑边大声跟自己说话分散注意力,因为这,没少摔)。

学校的生活也倒是简单,早上先去厨房准备自己要吃的早饭(离学校远的学生早饭会在学校吃,自己从家里带米和菜以及油盐去学校,用盆碗洗好后放在指定位置,会有一个人(好多年都是我姨父爷,也就是我奶奶妹妹的老公)帮你一层层放到大锅里去蒸,等上完第一节课下课后,自己再排队去拿。菜最多的是黄豆,此外就是自家做的豆角干、包菜干之类,应季时节偶尔也会在上学的路上顺手薅一把别人种的茄子啥的新鲜蔬菜,难得会吃上豆豉或是咸鱼一类的食物,如果能来上一包涪陵的榨菜,那绝对是“奢侈”的享受,大家都会围着你转,甚至会用祈求的语气让他分一点给自己尝尝)。那时候一天也就五节课,除了语文数学,剩下的品德、体育、音乐、画画和劳动,多是一个星期一节,没有开设英语。作业在学校大抵是可以完成一大半以上的(一般会给自习课,让你完成作业和练习,其实也就语文和数学两科,有段时间搞过夜自习,从晚上七点到九点,后面又取消了),比较特别的是劳动课,我刚上学的时候,学校还是那种老式的黄泥砖木头混瓦房,高年级的会被安排去和老师一起搬泥土(需要在操场隔壁搬走一个不小的土丘做空地,以便用于建设新的教学楼,挖出来的泥土就挑到操场上),我们低年级的就负责把倒在操场上的泥土摊平,一层一层踩结实),干旱的时候,也要给学校的蓄水池挑水,或者给厨房捡拾柴火,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的上半年要拾稻穗下半年捡油茶果上交(那个时候老师的薪资福利主要不是由地方财政负担,而是从学生收上来的学费里分配)。除课上时间,剩余在学校几乎都是学生的自由娱乐时间(课间玩的最多的就是的打石子,追赶(有两种,一种是先选出一个人专门负责追,如果被追的人喊了“停”,那他就只能待在原地保持静止,必须等到另一个可以活动的人来救他(肢体碰到就算)才可以活动,最后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人是不能喊“停”的,因为没人来救了,当某人处在活动状态被人抓住,就轮到他追赶别人了,还有一种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停和救不需要别人,可以由自己自发产生,难度也大了很多,所以平时基本不玩这种版本),跳皮筋,跳房子,后面才有弹珠、兵乓球这类)。

中午一般都回家吃饭,回去也基本不用干活,只需要自己做饭吃就行。那时候精力旺盛,几乎没有睡午觉的同学,饭后几乎都是蹲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直到快迟到了,才一路狂奔到学校,往往前脚刚踏进教室门口,后面上课铃声就响起来了。

下午回去(一般四点或者四点半就下课了),是要做很多事情的,男的一般负责割鱼草或者喂牛(把牛牵去山上或者河边吃草),女的要喂鸡鸭,摘菜(浇菜一般是大人做,其实我自己是很喜欢玩的,但总被嫌弃,说像发洪水一样,摊的不均匀,把菜都冲焉了),挑水,烧水做饭等大人回来洗澡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