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梁化飞机产业园

益农信息社 1987 字 2023-11-26

惠东县梁化飞机产业园

梁化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龙形拳、蓝氏集艺馆斗牛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谢洞革命老区等红色资源,素有“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的美誉。全镇辖区面积263.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612.69亩,林地面积约18.78万亩,全镇下辖2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6.7万人,常住人口约4.05万人。梁化拥有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农业公园1个,农业龙头企业7家,“一村一品”项目4个,“粤字号”品牌5个。2022年入选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和惠州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名单。近年来,先后获评“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生态镇”“广东省旅游名镇”“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广东省蔬菜专业镇”“广东省龙形拳之乡”“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广东省卫生镇”称号。

一、梁化历史

梁化有史可考的建制,是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挥师南下屯兵梁化后设立的县治开始,从缚娄国到傅罗县再到梁化郡,八百年的县郡发展史,是古代缚娄国的催化和延伸。梁化革命历史悠久,其中谢洞革命火种点燃较早,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东江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惠州地区县治所在地到革命根据地,梁化凭借依山畔水的天然屏障和丰腴膏泽的农耕优势成为历史上的战略要塞、理想之城。

“梁化旧邦、岭东雄郡”,历经千年沉淀,至今仍保留梁化屯古遗址、“九厅十八井”风格的石屋寮村、清代康熙年间的城隍古庙、叶梦熊古墓、300多年历史的“文昌阁”古塔、清代古建筑、民国重要史迹新民哨楼、谢洞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从春秋战国的青铜鼎到唐代的“崑山片玉”石磨,文物见证了朝代的更迭;从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石屋寮古村落到清康熙年间的秀利周屋、清道光年间的文昌阁古塔,古遗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二、地理位置

梁化镇地处惠州市惠东县西北部,东北与紫金县相邻,东、南部与大岭镇相连,距县城14公里,西与惠阳区接壤,距惠州机场8公里,距惠州市32公里,广惠高速、惠莞高速穿镇而过并设有出入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建设,惠州机场地位逐渐提升,梁化镇紧紧承接惠州空港经济区、中韩产业园及惠东产业转移园的地理优势和辐射带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动力强劲。

三、古色资源

(一)谢洞革命老区

梁化镇有17个革命老区点,其中谢洞革命火种点燃较早,曾是中共惠州县委机关所在地,为保护红色政权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素有“红色堡垒村”之称。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1999年3月修建谢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谢洞革命历史陈列馆;2019年6月谢洞革命历史陈列馆完成升级改造,陈列馆展出谢洞从农民运动开始至建立苏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文物、照片;2020年9月由县委组织部挂牌“惠东县党员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广东东江干部学院教学点、惠州红色旅游教学点、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点之一。2022年,为加快老区振兴发展,我镇积极推进谢洞革命老区保护利用工作,启动梁化镇红色旅游革命遗址群修缮提质项目,并成功申请到专项债资金;2023年,谢洞革命烈士纪念碑提质改造工程、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列入了惠东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项目储备表,目前我镇正在积极推进陈列馆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充分发挥红色遗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二)梁化石屋寮古村落

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石屋寮村,满眼苍翠,郁郁葱葱,保留着不少明清古建筑。石屋寮古村落属于福佬文化风格古建筑群,村中最古老的古树跟古村的年龄相当,有450年的历史,见证着村里的时代变迁。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上万棵,百年以下的更是数不胜数,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于2015年被评为了县级绿满家园示范点,于2016年被纳入了惠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三)文昌塔阁

梁化文昌阁古塔,位于梁化镇水联村,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九年间,距今有320多年,塔身呈六角形,高15.5米,3层,塔底面积14平方米,是惠东县仅存的一座清代古塔,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镇于2022年完成古塔塔身和周边基础设施的修缮。

(四)梁化屯城隍古庙

梁化屯城隍古庙始建于梁化建郡之时,即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并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重修,1993年再次进行重修。古庙坐南向北,建造面积1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栋,庙宇壮观辉煌。城隍庙自建庙以来,香火鼎盛,历久不衰,每年的传统节日城隍诞(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以及“起福(祈福)、还神(谢神)”之日,香客云集,香雾缭绕。

(五)珍贵文物

崑山片玉,1954年冬,我镇在建设花树下水库时,于工地内的唐代遗址中,出土了石斧、石簇、石凿等一系列珍贵文物,其中“崑山片玉”石磨在1994年经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我镇悠久历史的重要证明,现收藏于惠州市博物馆,被誉为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鼎,三足,圆形,口径16.5厘米,高16.6厘米,纹饰上半部为饕餮纹,下半部为蝉纹,1956年建造花树下水库时在库区柯木山取土助坝时出土,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现收藏于省博物馆,被誉为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形拳,由梁化人林合始创(林合,字瑞初,1831出生,梁化龙形拳宗师),后经传徒弟秦程九、林庆元及再传弟子林耀桂的发扬光大,过去在东江一带至全广东均享有盛誉。百多年来,龙形拳盛传于惠州、深圳以及香港、澳门等地,还传至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各国,龙形拳弟子10万余人。蓝氏集艺馆斗牛狮,据《蓝氏族谱》及祠堂记载,蓝氏集艺馆斗牛狮距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是第八代。目前,村里曾学习斗牛狮的村民有100多人,其中80多人出过师进行表演。2018年12月,蓝氏集艺馆斗牛狮被列入了惠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旅游资源

梁化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拥有众多靓丽旅游名片,国家森林公园、小禾洞民宿、谢洞革命老区、石屋寮古村落,从梅花香、葡萄甜到吾乡的舒适、古村落的底蕴,每年吸引着4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到访,带活了镇域经济。现在,文昌阁文化公园、水联南药种植园、云涧葡谷市级农业公园等农旅项目正稳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得到提质升级。

六、自然资源

(一)河流。

梁化河是西枝江的一级支流,位于西枝江下游区域,发源于梁化镇的坪天障西南麓,自北向南流动,在红岭岗处分为两支汇入西枝江。镇内共有7座小2型水库(花树下水库不归我镇管理),梁化河穿镇而过,梁化河主河流长度49公里,流域面积307平方千米,上游水质为Ⅱ类标准,下游水质为Ⅲ类标准。在梁化河流域内主要有2大支流,分别为黄沙河和衙门沥。

(二)森林。

梁化镇共有森林面积19.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4%,林业用地面积18.78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2.8871万亩,古树名木617株,古树群58个,其中一级古树3株,二级古树27株,三级古树1351株。

七、特色产业

说起梁化的农业,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梁化梅菜了,梁化是惠州梅菜的主产地之一,拥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素有“梅菜之乡”的美誉。梁化镇内有19家梅菜生产企业,6000多户农民从事梅菜种植,年种植鲜梅菜1.2万亩,年产成品梅菜58000吨,产值达4.68亿元,享誉海内外。为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梁化延伸梅菜产业链,打造产业强镇,目前已完成无菌车间的建设、9亩育苗基地的建设、14亩梅菜选种培育用地及300亩水肥一体化用地的土地流转工作等,正在推进梅菜低温冷库建设工作。通过实施产业强镇项目,将完成以梅菜为核心的预制菜研发与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形成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健全的全产业链条体系。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预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