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流感高发期,市一院提醒宝妈保护孩子这么做

橘猫微甜 20203 字 2023-12-05

预防流感健康先行
秋冬季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多发,其中流感病毒是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据市一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书远介绍,近期接诊的流感患儿明显增多,市民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流感病毒侵袭。

陈书远表示,近期前来儿科就诊的发热病人中,约25%是流感患者。对有流感样症状(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咳嗽、流涕等)的患儿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约三分之二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相比前段时间,近半个月以来流感患者增加近三成。目前甲流乙流都有,其中甲流略多于乙流。

陈书远说,随着流感冬春流行高峰来临,在流感患者增加的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数量和比例有下降趋势。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对于如何识别流感,陈书远指出,流感往往起病更急,其潜伏期通常为1~3日,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发热,体温常超过38℃,甚至达39~40℃。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眼睛胀痛、四肢疼痛、疲乏、咳嗽及咽喉痛等。相比支原体感染,流感的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较为突出,咳嗽一般相对较轻。

多数流感患者3~7天可自行痊愈。部分患者会并发病毒性支气管炎或肺炎,个别并发脑炎,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在家如何护理流感患儿?

1.注意退热;发热,尤其是中度以上的发热,会对小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惊厥。对于3个月以上,体温>38.5℃者可以口服退热药;体温低于38.5℃儿童可以多喝温水,穿宽松衣服增加散热,不推荐物理降温,因为疗效不确切,容易反复,且易着凉引起寒战、高热。

2.适当多饮水,饮食清淡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

3.注意开窗通风、个人防护,如接触流感患者时戴口罩,接触之后洗干净双手等。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如何预防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后、外出回家后;尽量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净;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空气混浊的场所;

3.应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得不接触时需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家里有人感染流感,建议尽可能隔离,减少与孩子接触。

4.根据气温变化为孩子增减衣物、平衡膳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5.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除特殊情况(小于6个月、对鸡蛋过敏及其他不适合接种的疾病等),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在医务工作者指导下为孩子接种疫苗。

担心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怎么办?

体温超过正常值称为发热。儿童体表测量的正常体温为36至37℃(腋温)。37.3至38℃为低热,38.1至39℃为中度发热,39.1至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如果孩子发生了热性惊厥,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1.让孩子平卧,如出现呕吐,则侧卧或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2.惊厥发作时,孩子常牙关紧闭,但如果没有咬到舌头或嘴唇,不要往口中塞入任何东西,也不能喂食任何东西;如果咬伤舌头或嘴唇,则可以塞入压舌板或软毛巾;不要尝试通过按压肢体而阻止抽动。

3.不要按压人中或虎口,也不要针刺十指,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方法能终止惊厥发作。

4.记录惊厥持续时间和发作特点,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既往有过惊厥持续状态的发生,应呼叫救护车。多数情况下,热性惊厥会在5分钟内停止。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绝大部分流感儿童都是轻症患者,可以居家治疗护理,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或入院治疗:

1. 有剧烈咳嗽或喘息、气促、面色发绀;

2. 频繁呕吐或腹泻、腹痛持续加重不能缓解;

3. 精神状态差、意识不清、抽搐;

4. 皮肤湿冷、苍白、有花斑纹,脉搏细弱,尿量少、哭时泪少或没有眼泪;

5. 小于6月龄,特别是小于3月龄的;

6.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

7. 发热病程大于3天,或持续高热不退。

【 温馨提醒】

来医院就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已进入各种感染性疾病高发期,来医院就诊儿童骤增,各位家长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病情平稳和较轻的孩子,尽量微信预约前往儿科门诊就诊,把急诊留给确实病情危急的患儿;

2. 目前医院已尽力抽调医生支援急诊儿科,但平均候诊时间仍较长(2~3小时),家长应做好相应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儿童用品);

3. 到院后先建卡、挂号,然后在报到机报到,按序等候叫号就诊;

4. 如孩子有发热,可先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8.5℃可口服退热药(必要时让医生开);

5. 如孩子病情危急,可联系分诊护士,由护士评估后决定是否优先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