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沥》
余居住江北一隅已然好几个年头了,平常四季里忙着三点一线式的挣银糊口,每日早晚总是从地下室、电梯里进进出出,一楼大堂的单元门一年内难得经过几回。家中大小琐碎杂事,自有夫人打理,不用我操心。余甚懒,喜静,不喜运动,对周边街道分布状况也一无所知。
今夜风清,月上弦,甚亮。闲。和夫人下楼,沿云山东路往恵民大道向东走走,从隆生大桥及金龙大道方向汇过来的车流依旧很多,盏盏途经的车灯晃动我的双眼,夜晚辅路上的行人极少,水厂公交站台也没有人在候车。穿过供水公司步行百米,走过南北东西几条路交汇的环岛通道,二人便来到了江北东片的望江沥。
今夜的望江沥,似乎与以往有些不同。桥头边空旷处有三个推车溜娃的妇人聚在一起,大娃、二娃在路灯下奔跑争闹着,几株新栽的黄花风铃木开着大朵的黄花在风中摇曳着,似在欢迎我们到来。这边已变了原先模样,全新的路灯,幽静的河水,岸边的人家,沿河的栈道,在拉开的夜幕尽头蜿蜒向前。依稀记得早些年搬家时经过这边买菜几回,那时这里沿河两岸村庄民居星零散落,污水直排入河,水体黑臭冒泡。曾几何时,竟变成现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这般模样?
望江沥,位于城区的江北,经望江村、下寮村,流入东江。带着少许的好奇,沿河东侧的栈道探寻前行。夜色虽深,却难掩村里家家门前种栽的绿树红花,白玉兰、桂花吐露着的花香,远远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走上通往对岸便民的望乡桥,桥边的“小桥望乡”四个字映入眼帘,坐在路旁的望乡亭依栏吹着晚风。周边亲水平台、停车场、休憩广场等设施到处可见,周到贴心。
弦月当头,垂柳依依。夜空中听到有人在吹响长相思的锁呐,跳广场舞的大妈在随着音乐起舞自嗨,不远处几位值班的民警在尽责巡逻,路边那处亮灯招牌写着半城文化的民宿,有人喝酒,有人唱歌。穿行栈道,融入春风,心情格外舒畅,什么也不用想,且随长夜一同享受这村里的慢生活。
走着,看着,望江的夜晚风景如梦、如画,慢慢地走过了邓氏宗祠,走过了望江居民委员会,我们来到了过沥路,过沥路并不长,仅数百米,它是城乡集合处的缩影,也可以说是城中村的一个代表,这儿农民自建房特多,大多便宜租赁给外省来的打工人,这儿有个体的诊所,有易购的商超,有醒目的红衣馆,有老旧的百货店,有简易的大排档,一品牛杂、绝味炸鸡、煎饼果子等流动的摊档就在路的中央摆设着,招呼着行色匆忙的下班打工人。
小街上人来人往,就着明亮的路灯粗略打量,夜晚整条小街上竟有上百人在逛街、游荡,质朴的面孔,听不懂的方言,夹着卷烟苍老的手,街上或走或蹲或说话,男男女女几乎都是外省来惠的打工人。这儿原住村民极少,大都搬到三、五里开外的城里居住。此时亥时过半,小街上的音响声、买卖声、喧闹声仍在混杂倾泄着,这儿烟火气息十足,我身在其中,仿佛穿越回到刚来惠州的那个年代。
三月至,天气渐暖,越来越多南下寻梦、寻金的打工人将目光移向了惠州小城的角角落落。像我这样的天命打工人,和他们一样被困在寻梦、寻金的远方,为了碎银几两奔波着、劳碌着。夜色渐深,游兴已退,上弦月的春风再难得,赏够也该回去休息了。
走着,走着,嗯,这里风景的确挺好,明日再来!可惜余今春不回苏北,再也见不到十里荠麦青绿的江南,再也见不到二分明月篆刻的广陵,再也吹不到新城河畔的杨柳春风,再也逛不了东关街熙攘的夜市……
“谪仙凡尘愁处,遮望眼、依尽栏杆。江水流,十里扬州,归梦催心肝”。长叹一声,望江沥,分明就是打工人的望乡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