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做佛前那朵莲
记得小时候语文书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北宋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得意之作《爱莲说》的片断描述。周公自小聪慧仁孝,酷爱白莲,常在舅舅家西湖凤凰山下莲亭负笈参经悟道。他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描述生动贴切,文中表面看似写莲花的生长恶劣环境、形态与特征,其实他在表达内心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洁身自爱,澹泊明志的坚守,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莲,花之君子者也!千百年来,不知打动过多少赏莲人孤傲的内心。莲花,自古又称荷花、藕花、芙蕖、水芙蓉等,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屈子曾说过:“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大意是说:用莲花等各种香花香草来装饰自己。莲花步入屈子之眼,自然便是品德高洁之物。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莲花一直是佛教的圣物,它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佛教中莲字用语比比皆是,常见的“花开见佛性”就是在讲莲的智慧和境界。人若有了莲的心境,便会出现佛性。世人顶礼膜拜的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以莲喻佛原因,大抵是佛佗看中莲花的高洁品性与教义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出超凡脱的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不为污泥所染,它花死但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恰又似佛教所讲轮回一般。
我向来是马马虎虎的信佛,有佛便拜,有香便烧,不按时点,算不上虔诚,我喜欢佛前的那朵莲,那朵有智慧境界的莲。疫情的当下,罪恶的尘世,燥动的人心,不知谁能做成佛前那朵莲?梦幻与现实,看与不看,听或不听,歌手都在远方吟唱:“斩断尘世缘,烦恼丢一边,跪拜在佛前,常常把经念,愿做菩萨那朵莲,修炼心法永无杂念…”。不想去讲红尘是与非,得失功与过。我远离尔虞我诈,试做佛前那朵莲,听听晨钟暮鼓,看看香煙袅袅,夜深时翻动佛经,拔动手中把玩的念珠,且享无争的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