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村》
昨夜的洋酒,醇香,有些上头,迷迷糊糊一夜,恰是醉走了一身的疲惫。晨起揉揉迷糊的眼,天色还有些灰蒙,但太阳已挣扎着露出笑脸,快速地收拾好心情,换上短恤,驱车往金龙大道赶去,今天我们要去泰美的车村走走,去见识一下恵州有名的古村。
一路上听着惠州电台FM907的“音乐最拉风”,我们闲聊着当前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不肯脱下孔乙己式的长衫,不肯放低身段去工作,不肯结婚,不肯生育…
到泰美的金龙大道路段并不好走,有一小段在修路,过往的大车较多,路上车辆十分拥挤,飞扬的尘土被施工围挡上的喷淋头喷淋坠落,路面潮湿,车轮辗过时,脏的有些目不忍睹,所幸此行没有堵车,很快我们便从金龙大道转入X199县道,再跟随百度导航走一小段无名路,便来到车村村,一路上树木成萌,绿意盎然,清新的田园乡野气息扑面而来。车村的柏油路很有特色,中间是三条彩色的界线,格外醒目。进村的路旁有着上百亩的紫荆苗木场,白花,红花,粉花在枝头迎风怒放,形成一片片紫荆花的海洋,在向远道而来的我们招手!
忍不住拐进通往苗木场的土路,停好车,我们拿起手机一阵猛拍,踩着满地的杂草,走进望不到头的紫荆花林里,欣赏着盛开的花瓣,嗅着林场里浓浓的花香,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舒坦极了,真想回车上取出野营垫子就着坠满落花的草地上躺平,我念叨着:这如诗如画如幻如梦般的世外桃源地,那怕让我躺平一个上午也是极好的。这儿很安静,依稀能听到微风中传来几声的鸟鸣,这儿可以抛开都市的烦恼,什么都不用去想,这儿可以呼朋唤友,围炉煮茶,这儿可以透过枝头的繁花,仰望天空,这儿可以尽情享受春季赋予车村人的美好…。
告别林场热心健谈的大爷,我们继续向车村村里出发。车村,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东部,始建于南宋,因中原战乱,其先祖南迁至福建,后迁至现地而成村。这里的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当地盛行姚夫人的孝道文化,晚明清初时车邦佑的忠孝廉“御史精神”传承至今。
村里世代相传着“囊萤照读”的故事,故事讲述:“晋时车胤恭敬长辈,懂的知识多,但因家境负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是可以勉强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莹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读,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大官”。
古往今来,车村人恪守着“囊萤照读、忠孝传家、忠臣事君、孝子事亲、惟忠惟孝、惟家祯福、忠孝立本、勤俭培根”的祠训,这三十二个简单的汉字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它在不厌其烦地教诲着一辈一辈的车村人齐家治国、为人处世、读书治学等做人做事之道!而今车氏宗祠的三十二字祠训已被深深地镌刻在祠前的石碑上,让人肃然起敬,这祠训同样教诲着路过的我们如何治家教子,修身做人…!
离开依山傍水的宗祠,前行数十米,我们来到御史文化园,这儿有车邦佑的故居,有太昌围屋,据当地的阿婆讲,这里建于清代,占地约两亩的样子,围屋呈方形的造型,四角建有防御型炮楼,气势恢宏。现状破旧参差不齐,四周主体围墙尚存,屋内墙体倒塌所剩无几,但建筑格局依然清晰可见,泰昌二字高悬,满目的断壁残檐、土砖古瓦,饱经风雨洗刷,成为记忆的旧时光。车村里有姚夫人庙,有洋楼,有桥边人家小景,有清浅的池塘,有盛开的睡莲,有山墙上红旗飘飘,还有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八个大字…。
如今,车村在努力改变旧时模样,处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魅力,它的富饶与内涵已成为新时代车村人的梦想与骄傲,它也成为惠州古村落中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岁月静好,我看腻了都市的灯红酒绿,习惯着行业的内卷,听着时钟滴答滴答的在转动,这日子呀也在不紧不慢地讲究过着。人生,衣食不愁时,若觉得生活没劲,少了激情与梦想,不妨到乡下古村落走走,亲近山水,亲近自然。当你沐浴着时代的春风,行走在狭长的巷道,找寻着历史的故事时,古老的村庄便会悄然无息地洗涤你浮躁的凡心,安抚你无处安放的灵魂!
噫,大美的车村,春光里处处惊艳。转过那条巷口,我在车村的东蓠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