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生日》

凡尘散人 637 字 6个月前

《母亲的生日》

早晨打的士去公司上班的途中,闭目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歌:“你说最近常想起,我的小手和小脚,小手长大后,再没有跟你要过拥抱,年幼的我,在你背上留下多少欢笑”…这是王琪版的《千恩万谢》。不知不觉,听得鼻子酸了,眼角湿润,莫名的滋味夹杂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可我还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回去。在外生活的近三十年来,只记得回去过一次陪母亲生日,那是母亲70岁时的生日,也没有摆宴大办,想来极是愧疚。人哪!转身就是一辈子,不知忙个啥?我也想抽空常回家,去陪陪母亲,也想再听她讲讲那过去文革时在宝应、邗江工作的往事,也想在太阳底下唠唠藏在心里的悄悄话,只是自古忠孝两全难哪!

《人世间》老三周秉昆的姐夫冯化成曾说过:“孝分两种,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孝经》写道:“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将我们养育成人,当他们渐渐老去时,伺候在父母身边,确保他们衣食无忧,安度晚年,这是物质层面的孝,也是对为人子女尽孝的最低要求。《孝经·开宗明义章》説:“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意思是说,子女要发奋图强,光宗耀祖,扬名显亲,使父母享有美名。而光宗耀祖,从古至今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最高期望。余认为:养口体及养心智这两种孝,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其实,我知道母亲心里最想要的还是自己在晚年的时候,能有儿女常在身边的陪伴,能有一个招之即来的坚实依靠。只是母亲个性极强,却什么也不肯说。

幼时的记忆沥沥心头,那时的我总是第一个去抢拎母亲镇上开会回家时的皮包,那里会藏有芝麻香的烧饼,香甜的金刚麒,诱人的糖果,还有我乐呵呵的傻笑。也记得调皮犯错时母亲手里的枝条和我没心没肺的奔跑,母亲那儿我学会了读书、写字、下棋、钓鱼、玩螅蟀、划船游泳…,五彩的童年时光总让我留恋回味。后来,母亲和我一起去上学,放学后一起回家,那时母亲还是我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再后来,我离开母亲独自前行,风里雨里,跌跌撞撞,来到了惠州,安家落户。我盘点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大抵就是离开故乡南下广东谋生,自此远离了母亲。尽管隔三差五的我会和母亲微信视频聊天,什么南方的风,北方的雨,家长里短,无话不谈。可我心里知道,无论我走得多远多高,获得过多少的奖证荣耀,都比不上陪伴在母亲身边重要。

今天母亲的生日,大哥中午从邵中赶回去给母亲祝寿,姐姐、姐夫也从扬州赶回陪她吃饭,而我无法亲手给母亲送上蛋糕,给她戴上金色的女王皇冠。隔着手机的屏幕,我只能劝母亲更尽一杯小酒,祝福她老人家长寿吉祥,幸福安康!嗯,明年起,但凡母亲的生日我都要赶回老家,我要和大哥他们一起陪着她,陪着她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