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拟推荐名单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要求,坚持实验区和实验校不交叉原则和各类型区域和中小学校广覆盖原则;统筹兼顾,适当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倾斜,我厅遴选出5个实验区、40所实验校拟报送教育部。
2.实验校申报要求
(1)学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设有科学副校长,能够不断健全教学部门牵头,教育技术装备、财务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2)具有可持续的科学教育经费投入计划。
(3)科学教育基础较为扎实,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使用审定教材,可以满足实验室和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具有一定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
(4)科学类课程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数量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勇于开拓创新,科学教育成果显著。
(5)能够联合校外资源与力量,在“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方面走在前列。
(6)能够建立科学教育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教师有相应的激励举措。
(二)实验校工作任务
1.建立科学教育统筹保障体系。成立学校科学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具有特色的校本实施方案,配强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和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类课程教师,持续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建设科学探索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学活动园等,配齐配好实验仪器设备和资源等,为科学教育教学提供软硬件支撑。
2.加强科学类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立足学校特色,因地制宜构建学校科学类课程与资源体系,加强综合课程开发,形成内容丰富、领域宽泛、学段衔接、分层分类的科学类课程群。创新课程实施机制,开好必修课和选修课,打破固定的班级、学科和课时安排,对有潜质的学生早发现早培养,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3.强化实验探究教学。将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基本规范,制作科学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手册,强化实践性教学要求,增加实验课比例,规范实验安全管理。针对不同学段精心设计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与多学科融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4.拓展科学活动资源。广泛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与具有科学教育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等)建立常态合作,深入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支持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科学活动。
5.实施学生多元评价。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国家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探索改革评价方法,形成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评价办法。重视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实验、探究实践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惠州中学,惠州学院附属学校,这两所入选说明其科学教育的能力在惠州最好,至于入选后有何好处,大家可发挥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