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路过中海广场,看到里面非常热闹,很多店铺都有工人在装修,据说这里6月28号开业,但我走了一圈,看看这里的商铺跟整体格局设计,我感觉中海广场已经凉了一大半了。
说到了这里先别喷,我来细说
第一,这里的商家看起来就是普通商家,在华贸都有替代品,也就是同质化太严重了。唯一有ktv不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江北就有中信、意生、佳兆业4家ktv了,亚历山大呀!没有能引流的主力店。
第二整个中海广场设计看起来挺好看的,因为有镂空感,看起来时尚有活力,商铺展示面也强,但有一个致命问题,下雨天影响会很大,严重切断了游客之间的走动。
第三整个商场给我感觉竞增力不强,甚至很弱,因为靠近华贸巨无霸边上,感觉挑战的机会都没,直接被吃掉了。只有3万平方的商业,太小了,没有传统的商场氛围、跟路边的店铺差不多,对华贸完全构不成一点威胁,比江北丽日还弱。
有不少人说江北人太少了,养不起那么多综合体商业,我不是很认可。假如江北在加入10万常住人口,起码有5万还是去华贸消费,3万去佳兆业、丽日1.5万,中海0.5万。而不是均匀分配,大家能理解这个逻辑吗?核心逻辑还是华贸太强,其他太弱了。
我希望中海广场做起来,毕竟中海广场位置很好,也是江北新地标,江北作为cbd也是需要更多的商业力量崛起。
我有几点建议
我认为中海广场商业要活下去,第一顾客群体要确认好了,我认为就是500米以内的人群,特别重点是楼上的公司、公寓、酒店人群。一定一定要以这个群体制定营销方案。
第二就是公园的游客,虽然这些游客在我看来消费力很弱,但苍蝇肉也是肉,怎么把公园跟中海串联起来也是需要制定营销。
最后就是华贸写字楼,华贸3号楼距离中海广场估计也就几十米的距离,跟中海广场楼上差不多的营销方案就行了。其他区域的群体不用考虑了,他们不会来的。
最后给大家看看去年2023年部分商场的销售额,惠州港惠29亿,惠州华贸43亿,但华贸没写上去,但多方面了解43亿是没错的了。看看惠州标杆商场跟全国顶尖的商场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