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数竞的含金量和难度高高在上,其次是物竞,而化竞、信竞、生竞就差得更多了,比如信竞,从思维的角度只相当于数竞“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四大模块中的组合这一个模块,但信竞是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和就业出路好,所以很多学校这几年在大力搞信竞。而被戏称为天坑专业的化学、生物为什么还有很多学生去搞,难道都是出于热爱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不论是学哪科竞赛,首个目的都是进清北,第二是因为走数竞拼不过那些大神,所以换成难度相对低的学科,第三是进清北后有机会进入热门专业,本科换不了硕博再换。因此可以看到不少非数学、信息类的竞赛生进入名校的专业并非其高中竞赛学科。对高校来说,5大学科竞赛就是选拔“聪明人”,即使你是化竞国集,大学选择了计算机类,可能依然优秀,因为从概率上讲,在名校竞赛生成绩远胜高考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就算是清华姚班、北大数学英才班 这个2大清北扛把子的本科班,也有不少人毕业从事金融行业,说白了就是赚钱多。
吃瓜群众可能会说,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工程师,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现在我们还是跟着发达国家的科技树走,当进入无人区后,没有基础理论的深厚积累,必将寸步难行。理是这个理,但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生活是现实的,怎么选择都无可厚非,但好现象是,选择基础理论的学生比例在逐步上升,也许原因之一是家里不缺钱,可以支撑他们去实施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