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九月,命悬一线!多家医院极速联手,展开生命接力
5月20日,历经了在重症医学科11天的治疗后,温女士终于转入普通病房。
自5月2日开始,孕36周的温女士出现了畏寒高热、气促、紫绀等一系列的症状。为保住胎儿,降低产妇风险,其间还经历了终止妊娠,但病情仍不断恶化。幸得惠州市完善的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及转诊体系,温女士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的全力救治下,终于转危为安。
时间回到5月9日。市一院接到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紧急通知,要求派出重症医学专家,与我市另两家三级综合甲等医院重症专家一起大会诊,集中全市力量救治一名危重孕产妇。患者正是孕36周的温女士。
5月2日受凉后,她相继出现畏寒、高热、气促等症状,在区级医院就诊考虑妊娠合并肺部感染,因肺部病情控制不佳,出现紫绀等缺氧症状。为了确保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随后将其转入ICU救治。然而,在呼吸机支持下,温女士的血氧饱和度依旧难以维持,纤维支气管镜见气道内大量的血性分泌物。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该院将患者上转至惠州市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进一步救治。
市级大会诊时,患者已陷入深昏迷状态,血压需极大剂量升压药维持,反复按照规范调整呼吸机参数,血氧饱和度仍难以维持,气道内仍可见大量血性分泌物涌出。如果这一情况得不到改善,患者随时有心跳骤停的风险。
“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患者呼吸、循环衰竭,如果没有“外力”保障充足氧供和循环,很难维持其生命。上ECMO的作用正是建立以“外力”提供心肺支持,为患者的原发病治疗争取时间,重新搭建生命之桥。
鉴于病情危重及条件所限,
转运ECMO成为唯一选择。
为了确保产妇安全,
市一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
承担此次救治任务。
会诊专家市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何松彬立即电话指示市一院转运ECMO团队负责人胡正祥副主任医师会同团队成员主治医师王天琪、副主任护师林日霞、护师陈木森携设备支援。
市一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在惠州市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为患者上ECMO
5月9日晚,接到通知的市一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迅速集结,并携带设备来到市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经过周密的安排,
5月10日凌晨,
她在ECMO的支持下
被顺利转运回市一院。
患者顺利转运到市一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正祥介绍:
结合温女士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资料,市一院重症医学科考虑其病毒性肺炎(重症)所致脓毒症心肌病可能性大,在V-A ECMO保障氧合及循环下,给予抗流感病毒、调节免疫、优化容量、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抢救治疗,后续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重症)这一猜测。
患者清醒时,重症医学科团队给她看孩子的照片,鼓励她尽快康复。
经过市一院重症医学科一周左右的全力救治,温女士逐渐转危为安,5月14日顺利撤离ECMO,5月16日顺利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5月20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转回到市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继续治疗。日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指导患者早期康复
我市首个通过转运ECMO
成功救治的危重孕产妇病例
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实施,高龄孕产妇比例增高,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相应增加,高危孕产妇的情况紧急,关乎母婴生命安全,救治难度大。
这是我市首个通过转运ECMO成功救治危重孕产妇病例,意义重大。此次成功救治,离不开市卫生健康局的有力组织、市级重症专家的专业合力,以及每一级医疗机构的精准判断和及时处置。
加上市一院ECMO团队在“生死攸关”之际提供了高质量的ECMO生命支持,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挽救了她的生命。
专家介绍
胡正祥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转运ECMO负责人。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急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从事急危重症医学工作20余年。2017成功通过中国MCCRC第二期培训并获得认证。2018年曾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县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2018年取得国家卫计委脑损伤质控评价分中心(临床)评估资质。2020年参加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超声培训并取得临床重症超声资质。2021年参加由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承办的第三期《体外膜氧合(ECMO)临床应用理论培训班》完成理论学习,考核合格。
擅长ECMO支持、重症感染、神经重症的监护治疗。目前为止,参与完成ECMO 40余例,其中转运ECMO 20余例,成功率处于同类型医院优等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