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蚊子工厂

圳兴惠东 443 字 9个月前

蚊子工厂是一种对抗蚊虫的科技手段。其主要通过特定的技术方法来减少蚊子的数量,从而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等目的。

以中国广州的蚊子工厂为例,其采用的方法是用低剂量射线照射雌蚊,使雌蚊不育,同时产出体内带有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雄蚊。这种雄蚊即使与自然环境中的雌蚊交配后,所产下的卵也无法发育成幼蚊。

沃尔巴克氏体可以让蚊子绝育、降低蚊媒种群繁衍数量,同时还能降低蚊子传播登革热病原体等的能力。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后,如同“疫苗”一样阻隔病毒,使这些蚊子无法把登革病毒等传染给人类。

2012 年,奚志勇团队在广州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该工厂面积超过 3500 平方米,有 4 个车间,按照当时的技术,每个车间每周能够生产 500 万只雄蚊。2019 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团队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十家单位 30 多位学者把用辐射等方法给昆虫做“不育手术”的研究成果发布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证明了昆虫不育技术应用于蚊媒区域性控制的可行性。

2021 年 8 月,由中山大学组建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在实验室使用射线辐照破坏雄蚊的生育能力,这是核技术的一种应用,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高度认可。

另外,2023 年非营利组织世界蚊子计划(wmp)宣布,与巴西公共科学机构合作,在巴西建造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该工厂每年产生多达 50 亿只转基因蚊子,它们携带一种沃尔巴克氏菌,释放后能阻止蚊子传播病毒。wmp 在巴西多个城市释放这种蚊子,以保护 7000 多万人免受登革热等疾病的侵害。

奚志勇团队已与广州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达成合作,在广州市内增加了多个试点。他们还与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组织合作,将“以蚊治蚊”相关技术输出到了巴西、秘鲁、泰国、斯里兰卡、牙买加、开曼群岛等国家和地区。

“蚊子工厂”的灭蚊方式具有一定优势,它对环境影响小,也不会改变自然生态,被认为是一种相对温和和可控的蚊虫控制手段。然而,也有人担心这种人为干预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对于如何解决蚊子所产生的危害,还需要开展更多科学研究,全面评估生态影响,并谨慎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