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荔枝,慎防“中毒”

po 6290 字 9个月前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每年荔枝季节一到,岭南地区的朋友就开始大饱口福了。又到了吃荔枝的季节,但是在大家对荔枝大啖特啖,羡煞杨贵妃时,朋友圈漫山遍野的“荔枝吃多了会要命!”也随之而来了……

荔枝吃多了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所谓“荔枝病”,又称为“荔枝中毒”。指的是大量进食荔枝后出现头晕、乏力、出汗、肢冷、腹痛等低血糖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发病者多为儿童,多发生于清晨空腹。

其实,目前医学上并没有完全研究明白荔枝病的发病机制,其发病及程度与未成熟荔枝摄入量、其他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入量(摄入越少越严重)、年龄等有关。

通过对大量发病过程的总结来看,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

1.进食大量荔枝后,由于荔枝内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一次性吃太多会刺激人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儿童由于体内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灭活胰岛素的能力不足,因此就会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症。2.荔枝含有两种“低血糖毒素”——a-亚甲环丙基甘胺酸及次甘氨酸A。

2.正常情况下,较长时间不进食,人体会先分解肝脏及肌肉内贮备的糖元以保证血糖的正常,糖元用得差不多了会分解蛋白质,通过糖异生通道产生身体需要的葡萄糖。

但荔枝中这两种毒素不仅会使血糖下降,还会阻断糖异生的通道,并且影响脂肪氧化过程,身体动用脂肪来供应能量的路径也受到阻碍,令人体在低血糖时不能“自救”。

当血糖较低又不能动用其他物质提供能量时,人就会感觉头晕乏力、心慌出汗。严重时就会出现昏迷、抽搐,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又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就可能危及生命。未成熟的荔枝中低血糖毒素含量较高,应避免吃不熟的荔枝。

荔枝导致低血糖,可以用来控糖吗?

人体有一套完整的神经-内分泌血糖调节机制,以保证血糖在一个狭窄范围波动。而糖尿病人这套调节机制受损,血糖自身调节能力较正常人差,既容易高血糖,也比正常人更容易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的时候身体“自救”能力也差。糖尿病人的低血糖往往又是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的诱因。如果大量进食荔枝诱发低血糖,其危险比一般人要大很多。荔枝的升糖指数70,含糖量超过16%,对糖尿病人并不友好。

那么,荔枝该怎么吃呢?

首先,一定要避免“空腹食用”和“过量食用”,空腹很好理解,吃荔枝前后吃点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垫垫底就可以。

但“过量”的标准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普通成年人每天吃 200g 左右的荔枝就差不多了,普通个头的荔枝大概是 10 个。如果是近年来流行的超大个头的荔枝王,大概 4~5 个就够了。而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达标、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一次可以吃2-3粒(相当于25g主食)。

儿童不懂控制食量,是“荔枝病”的易发人群,所以小朋友吃荔枝应加强照顾,并及时正常吃饭,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医生介绍

徐丽敏

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学会任职: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

惠州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委员

惠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

惠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委员

惠州市医学会睡眠医学学会委员

科研业绩:

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12篇,其中SCI8篇,中华系列2篇,中文科技核心2篇,参编专著1部,参与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项、惠州市科技项目2项(项目负责人)。担任《InfectionandDrugResistance》、《Infection》、《FrontiersinCellularandInfectionMicrobiology》、《FrontiersinPublicHealth》、《FrontiersinMedicine》等多个SCI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获第二届惠州市医学科技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教学成果:

获2023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学查房比赛二等奖

获2024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师理论授课比赛二等奖

出诊时间和安排:

内分泌专科: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