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刚参加完中考。回想起一模后到中考甚至中考后,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过来的。
一模后,孩子在学校经历过突然的改变食堂用餐时间、经历短短一个月被换了3次座位、经历过因为刷难题引发思维混乱在校因为突然的不自信且无助、经历过因调整自己心态请假而被老师不理解……每一次经历都要陪同孩子到凌晨,对他进行心理舒缓。
孩子是外宿生,但在初三开始就在学校用早饭,因为家里早饭较为单一且去学校用早饭他可以睡多一会。学校一直以来都是只要你饿了就能有得吃,但在中考前一个月突然改了,食堂在早读后就关闭,假设老师拖堂或开校会基本上吃不上。这个规定并没有提前告知,开始的那天有好多内宿生也没能吃上。孩子回来给我说的时候,我也能理解学校领导做这个觉得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早起且规律的生活,后面孩子也接受了这个时间规定,虽然有好几天没能吃上早饭。其实这个作息时间更改,为啥不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提前告知再改,特别是对马上面临中考的孩子,让他们要从新的去适应?据孩子说,保障他们随时能吃上早饭是前任校长定的,而限定用餐时间是新任书记定的。
孩子的数学整体不算差,一模的时候有100+,本着突破自己及去尝试考华罗庚班,突击刷一些较难的数学题,这个过程让自己思维复杂化,在二模的时候数学出现较大的落差,让自己不大自信,同时离中考越来越近,人较为焦虑和容易着急。这个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对他调整了3次座位,甚至最后一次(离中考不到3周)给他安排到一个按孩子的话“发配区”,孩子觉得学习上碰到困难不能马上找人交流,比较委婉的给班主任说那个位置看不清且有点冷(空调口),班主任也没多想就说那个位置更合适他安静学习,孩子有点抗拒,据说班主任最给给孩子的答复是:你爱上那坐就上那坐吧。孩子也只好接受了,中午回来的时候也给我说了这个事,开始还想我找老师说说这个事,看能否给他调调位置,但后面他也犹豫了,因为班主任有时候喜欢在课堂上内涵他们(内涵是孩子的原话),他担心万一老师不接受家长的建议然后在课堂上内涵他(大概是说他现在安排的座位挺好的,怎么还给家长说之类的)。由于离中考不到2周了,我还是偷偷的给老师打了电话,给老师说了孩子真实情况:孩子焦虑且需要能交流学习的同座。老师的答复:没什么好焦虑的,孩子目前肯定能上实验华罗庚,如果发挥好有可能惠州中学,现在的位置也合适他自己静静的学习……以及对我的一堆开导。
在离中考不足2周的时候,学校还是时不时安排考试,孩子刚好处于焦虑和不自信期,所以他为了调节自己心态,让我帮他请假,不参加考试。我开始想着请病假,但想想,是不是直接告诉班主任,让班主任能重视孩子的心态,或许他们从教那么多年有法子能解决孩子的心态问题。谁知道,事后孩子上学后,缺考科目的老师在课堂上点名孩子是不是贪玩不想参加考试。
孩子的这些事,我都私下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如用餐问题——学校希望你们规律生活用好时间、换座问题——老师想给你一个更好的自己学习和思考的环境、缺考点名问题——老师想激励刺激唤醒你。那一个月,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来的,小心谨慎生怕引导错误、害怕刺激孩子,孩子发脾气自己还得忍着耐着性子去引导,孩子因为这些事情焦虑不能睡还得陪着和引导。
中考虽然结束了,成绩也出来了,总体看和一模的分数差不多,但他心里很是不甘,觉得自己还能再优秀些,也想到自己在最后一个月的无助及老师对他不解。
作为成年人,很多时候碰到问题,都是习惯找自身是不是有错,所谓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也这么去要求孩子。但中考结束了,孩子总体发挥还是挺好的,就是数学没能正常发挥,原因是最后的那个月压根没有什么学习状态。让我迷茫了,当时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不应该相信老师是了解孩子的,应该强硬的要求班主任安排好孩子的座位,同时要鼓励激励孩子,因为这个孩子只要你认可他,他就可以一根筋的肝到底。
考试结束后的两件事,让我对学校的认知表示怀疑,也对自己表示怀疑了。
在家长自发组织的毕业证拍摄现场,班主任居然不知道班上存在着不同的小团体,且各自有所排斥,在分组的时候也不能化解各自的不愉快。事后听孩子说,班上有些孩子会着大伙厌恶(据说这同学上课会自言自语,且不听劝),所以在分座位的时候大家都很讨厌和那同学一起,还曾发生过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一块找班主任反应情况,班主任只是草率的把那名同学叫来问了句:大家说你上课自言自语影响他人,有没有这事;那名同学回答:没有;完了班主任就把一群孩子赶回科室,留下一句:要团结同学。最近还听闻有位同学因为座位问题,家长和班主任协调不了,转学了。
还有就是很多学校考中考就办毕业典礼了,偏偏我们学校不知道为啥要等到12号,且了解以为我们学校都不会那么迟才办。我能理解这是为了等成绩出来,好进行表彰吗?那考差的,有安慰吗?其实中考结束了,初中就要翻篇了,让孩子忘却掉不愉快,调整自己,去迎接高中不好吗?非得要重复他的不高兴?且把时间打的那么零散。
教书育人,我们学校的教书确实做到了,但育人这事,让我表示怀疑了。
初中三年,自己的学生是怎样分团体的,为什么会分团体,都不知道。意味强调,要团结同学,在这个团结的过程中,除了说教,老师还做了什么?孩子真的表示无助的时候,老师有干了些什么?是把问题告诉家长,让家长处理吗?那还要学校干什么,各自领会家上网课的了。学校就是个熔炉,不能熔炼孩子,还是学校吗?
初中三年,三年都未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在最后一个月去折腾?让孩子平稳的度过最为难熬时期不好吗?
当然,撇去孩子告诉我的班上孩子们对班主任不满,其它的可能对与老师来说都是个案,毕竟那么多孩子,就我孩子一个出现了点小情况,但是对于我们家庭来说,这个孩子或许就是全部。那么,有时候网上报道那些孩子想不开了,那也是个案,学校就可以不用一起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