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惠城高中教育的几个问题

18282433 587 字 8个月前

一。大家对惠城高中最大的意见就是公立高中录取率低,公立高中录取率大体跟这些因素有关:国家政策、地方财力、地方决策者认知、人口流动情况等。政策实际就是两个核心问题:1.教育部有没有明确规定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例?2.教育部有没有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录取生中公立、私立的比例?答案是没有,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不可能人人读高中,也不可能全部提供公立学位,各地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教育部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比例。所谓的五五分流是自媒体编出来的,教育部的表述是“普职大体相当”,没有说过五五分流,从23年的情况看,全国普通高中入学率是60%多,超过五成,也没有明确过公私立高中的比例。假设一个地方确保有60%的高中升学率,高中生中有60%的公立比例,也就是有36%的公立高中率,至少从政策角度上看没有违规。地方财力有钱学位就会多一些,决策者比较重视学位也会多一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流动情况,内地是人口流出地学位压力就不大,人口流入地压力比较大,公立学位要提高比较难,惠州19年中考5.4万,24年8.6万,新增3.2万,如果按40%的公立高中率来算,这五年就要新增一万多个公立高中学位,所以惠州公立高中率想大幅提升难度是很大。有个有趣的数字,东莞常住人口一千万,中考生8.4万,佛山常住人口九百万,中考生8.5万,惠州常住人口六百万,中考生8.6万。惠州要提升公立高中率,能否学习人家的做法,对外来人员子女实行中考限流?但是这样做真的很好吗?

二。撤销五所区直高中影响很大吗?17年前市直有五所公立高中,区直也有五所公立高中{大约招生一千多人},18年市直新增一所公立高中主要面向惠城区招生,同时撤销五所区直高中。19年惠城区中考生1.5万,24年2.3万,五年新增8千,按惠城区37%左右的公立高中率算,新增了3000左右的公立高中学位,所以没必要整天拿这个说事。

三。惠城的公立高中为什么要市直管,是不是拿市里的钱补贴惠城?惠城有大量市直人员子女、驻惠单位人员子女、外县区公务人员子女读书,这些全部由惠城负责难道就合理?所以市、区对惠城教育进行合理分工完全是正常的。

四。各县区公立高中录取线为什么不统一,差异大?主要是各县区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为确保每个县区公立高中录取率不能相差过大,只能以县区为单位划线录取,不能全市划线。惠中一中为什么可以全市招生?这倒是一个问题,有的地方不许市直高中在县区招生只能在主城区招生,有的地方可以,这主要看省里的规定,如果省里一刀切禁止相信下面也不敢违反。

五。教育是需要投入的,西子整天有人喊读民办高中、大学合计花了几十万,老百姓那里负担的起。其实很多人从小学到大学都读公立,中考考上一中,高考考上双一流大学,但补课费、陪读费花了几十万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不喊?同样花了几十万,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为什么效果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