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高中2018年至2022年变化情况:
1、普通高中2018年招生60.4224万人,2022年招生74.9127万人,增加了14.4903万人,增长比例23.98%;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018年14.9931万人,2022年16.4739万人,增加了1.4808万人,增长比例9.87%;普通高中学校2018年1013所,2022年1121所,增加了108所,增长比例10.66%。
2、中等职业教育2018年招生29.719万人,2022年招生34.9075万人,增加了5.1885万人,增加比例17.45%;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2018年4.4105万人,2022年4.5885万人,增加了1780人,增加比例4.03%;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2018年444所,2022年372所,减少了72所,减少比例16.21%。
二、2023年广东省教育公报:
1、普通高中1165所,比上年增加44所;招生78.43万人,比上年增加3.51万人,增长4.7%;专任教师17.21万人,比上年增加7375人,增长4.5%
2、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不含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共有372所,数量无变化;招生33.65万人,比上年减少1.26万人,下降3.6%;专任教师4.72万人,比上年增加1297人,增长2.8%。
以上是好几天前在广东省教育厅官网查询到的数据,最后编制成对比表,主要是为了验证我这在“惠城写手”的帖子“给等待的中考生提个醒”的回复观点是否正确。我当时说, “要么国家在教育上出台大变革,要么国家有非常明显有补贴企业招收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大力度政策出台,不然不要坑自己的孩子去都中职。后来见也没有人讨论惠州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就算了。今天整理出来,从数据上我们可以可看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高中在整个广东省的主要情况:普通高中不仅招生数量,还是专任教师数量、学校数量,近六年内都比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比例,而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不仅没有增长,还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可见,广东省在教育资源上,普通高中占据的教育资源远比中等职业教育多。这些数据,家长和学生应该更加清晰自己的选择,明白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但任何家长意见和考生的选择,最终都一定结合自身的情况。
既然如此,高中教育资源不仅倾向于普通高中,意味着不仅没有加大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没有做到(不是官方而是媒体说的)五五分流之说,而且还加力度的发展了普通高中教育。
我们再来看惠州教育局官网给的这组数据:2018年惠州市普通高中(含公民办)招生计划为31008人(其中公办生25002人,民办生6006人);而2023年惠州46所普通高中学校(含公、民办)计划招收高一新生46649人,其中,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含民办学校公办收费生)招生计划32365人,民办学校民办收费生招生计划14284人。结论就是:全市五年内高中公办招生增加了7363人,增加比例是29.4%,民办高中五年内招生增加了8278人,增加比例是137.8%。从数据上看,五年内惠州普通高中公办和民办的招生增长的人数比例是47%和52%的比例。
那么,广东省投入的教育资源更倾向于发展普通高中,可见各市普通高中学位的存在一定巨大缺口。而惠州的教育资源投入和全省的教育资源投入一样,也倾向于发展高中教育。根据之前的数据发现,惠城区公办高中五年来的公办学位基本不变,一增一减也最终导致惠城区公办录取比例好像是37%,而惠城区参加中考人数却是最多的,怎样才能让惠城很多考生进入了民办高中呢?于是,民办高中录取分数线足够低,再增加民办高中招生人数,于是惠城区公办录取率虽然低,但惠城区整体普通高中就读的比例通过民办高中的扩招就显得不低了。也就是说,惠城区高中阶段的教育,实际上主要还是由社会资本力量来完成。那按照市场的理论,他们的学费自然顺理成章的水涨船高。
从广东省教育厅以及惠州市教育局网站给的数据看,没有所谓的普职五五分流之说,也没有教育部门需要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之说,更没有拉高公办高中录取分数线是为了分流之说(民办高中录取分数线低的离谱)。希望那位政协委员杜养生建议:“采取升级2所、新建1所分步走的策略,利用三年时间,确保城区高一新生每年入学人数增加接近2100人。”我们认为,惠州高中阶段的政策,特别是城区存在问题、存在不公平,如果是政策导致的问题,当然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