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第一季】暨南大学同学们聚会,掀起了当年的无限美好回忆,执笔记录读书时的点点滴滴,意在练练笔头,捡捡文采,追赶老同学们矫健的步伐,不再是在暨南大学中文系路过的学子。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期待,终于收到了暨南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很开心。自己虽然兴奋,但也难免遗憾。自己高中是读文科的,在填报志愿是尽量避免报读中文专业的,因为这一块自己并不擅长,也不爱好,但情况就是这样,你不行的就要继续接受考验,所以就继续在大学中文系里面攻读,万里长征又迈开了一步。
那个年代惠州到广州的路途并不好走,没有直达高速。通常大家都是选择坐船,前往傍晚上船,第二天早上就能到广州的码头。父母跟我同行,在船上遇见了亲戚,跟我一样考到了暨南大学,他好像是计算机专业。他姐姐送他,在跟她姐姐交谈时感慨我的见识见地,毫不客气地狠狠表扬了我,叫他弟弟还是要继续加油,当时有点不好意思。虽然是亲戚,但他们早年从农村迁出城市,见面的机会非常少,所以同行大家聊的非常开心。
到了广州码头,在广州居住工作的表哥前来接应我们,然后一同坐的士到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报到。有没有高年级的学长接应已无深刻印象,办完入学手续后被安排坐一部大巴车,直接把我们拉到了不远处的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先行到入住宿舍,挑了个靠窗边的上床位,参观了校园和食堂,父母简单交代了几句,表哥也表态会照应我,之后表哥就送父母到广州码头坐船回惠州了。看着父母和表哥远去的背影, 我整个人突然放松起来,感觉非常自在,自由,空气异常清新,精神异常爽利,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式开启了。
宿舍上下床共八个床位,我挑好床位之后,其他同宿舍的同学也陆续到位,有黎雄,李宏,康文,黎献军,还有总裁薛洁明。 人生第一次住集体宿舍,平日热闹非凡,大家感情良好,慢慢形成了宿舍规则,谁生日谁请客,到校外一起“打斗四”,一起看电影,用学生自己不算宽裕的费用来提升一下校园生活的品质。
华侨补校的饭堂餐厅在山顶上,菜式相对简单,品种还算多,价格也不贵,通常打点饭,再加炒肉片加青菜也就三块钱。一天三顿,顿顿都是自己去打,饥饿上山,饱腹下山,吃个饭也是负担。旁边宿舍的同班男同学会玩,通过娱乐项目解决打饭问题。他们玩牌看输赢,谁输了就帮同宿舍的同学打早餐,结果有一个同学输得一塌糊涂,帮忙打早餐基本上排到学期末了。我有点羡慕嫉妒恨,可怜这个同学就后悔莫及,每天不是去打早餐,就是在去打早餐的路上。
华侨补校的课堂相对简陋,但所上的课程比高中有意思多了,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基础写作,公共语言学,经济法等,还有各式才华横溢的老师和教授授课,课堂活跃,收获良多。也许爱学习,也许保留高中的学习习惯,同学们还是会回去教室晚自习。
高中生活如同打仗,学习就是所有的生活全部,没有娱乐项目。上大学后,拖拉机就成了必学的科目,大家经常拖拉机比赛,打出了真滋味。通常同一宿舍打,宿舍之间火拼,或者女同学到男同学宿舍打牌,男同学也回访女同学宿舍打牌,打的不亦乐乎。即使宿舍晚上统一关灯睡觉,有的同学会点上蜡烛,或者搬桌子在走廊过道打牌,势必要把拖拉机战斗到底,参与的同学势必成为拖拉机中的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