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這雜志,己經快八十年了。自讀中學時學校圖書館裡擺上架後,就很常看。
改开後第一次 参加进年轻人的世界是看“新概念作文”里的获选文章。25年後我翻讀《少年文章驚天下》這本書,很難想像那些文章,是由十四、五歲的中學生寫出來的,因為自己也曾經少年時。文章裏面的少年對改革时代中社會人生的認識,對前路的期盼,自身情懷與幻想,並不是我們這代人憬悟得到的。但卻不容懷疑學生文字的真實-----這些入選文章的中學生都要經過第二輪定時定點複賽:賽場一個班內有十多條不同的作文題目,獲初獎者進場後由抽簽取,監試者也不能予知誰人的作文題目。從複賽考試中由雜志社一眾名家協議評定作者初賽的文章是否的確出自他自己的手筆。
二十五年前,《萌芽》雜誌舉行”新概念作文比賽”,參賽者指定14歲以上中學生,有初中組和高中組。文章評選出來的獲獎者可以通過保送或加分的形式進當地的名牌中學或大學。
據雜志說那時的作文比賽是以”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自由寫作,不規定題目和文體。為了判定來稿是否抄襲或找槍手,初賽獲入圍者需加如上所述一場本人親臨試場時才命題的限時賽。從複賽與初賽作品合併考慮,以確定成績。如兩文水品差距太遠,則取消成績。
自”新概念作文比賽”成為了就讀名校的捷逕後,參加的人愈來愈多。雜志社於是將其選篇出版了《作品選》,斯時深得青年喜愛,第一版就發行達到五十萬冊,不久再加進新內容印發第二版。
我看的《少年文章驚天下》是由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的新概念少年作品的選集。讀後深感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出生者多社會精英和時代寵兒。現在圈內年輕人多喜用新潮高科技“聽書”,但我們這一代,總感“有紙在手”才踏實,當然最好是銀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