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麦地,想吃海鲜自然想到去龙丰市场买。就在上年底,买了一次海鲜后,回家途中恰好步行经过朋友档口,寒暄几句,用他档口的秤称了一下,结果发现市场海鲜档用7两称,果断拿回去理论,店家熟悉的操作补偿对应海鲜,致我现在都不敢再去那里,ps:以前也是经常节假日去龙丰买,感觉被骗了几百亿。还是老老实实呆在麦地买就好了。 今天居然在大麦地市场又遇到了,买了条白鳝,这个鱼懂的都知道没啥肠肚的,买时一斤半,杀好回家称剩1斤,好家伙,肠肚竟然有半斤只差,难怪其他海鲜档的老板说什么来买海鲜来我家,其他都是骗秤的。然后我又瞬间感觉我经常买菜的麦地市场,也是大把骗秤的。 可能谎言多了,总会被刺破。经过两次的不经意,都让我感觉原来理所当然的东西,还真的内有乾坤。此时又感觉被骗了几个亿。麦地市场现在原市场里面已经变成超市,卖菜的都在外面私人店铺,是不是意味着档主可以不受市场管理方的行为监管,完全没看到公平秤的身影。但骗秤这事,数额虽小,也算是诈骗啊,是不是没人举报就没人主动管呀。何等影响整个惠州市场形象。哎只能在西子告诉大家了。另外,走鬼档的三轮车卖水果的,价格对比实体店是便宜不少,但基本都是骗秤的,拿回家秤一下就知道是多少量秤了。 好东西,啥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贵。档主卖贵点,接受者买,不接受就不买,5千年的诚信真不能丢。商人只赚取有限的利润,暴利真不长久的。
菜市场骗秤现象何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