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净镜光。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杜牧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大鑼響 不知何处是家乡 ”
看官,這是前人寫看大戲的好詩。“大戲”,省港澳叫“粵劇”,是用廣府話彈唱的戲劇。 日前一位任職文化界愛好粵劇和“廣東音樂”的年輕人問我惠州有關粵劇和“華光廟”的故事,並希望能找到“工尺譜”的手抄舊本。他傳來舊日粵劇團的一套搵食傢生照片,據說鑼鼓是舊日劇社用過的。
在我的孩提時代,記得惠陽是有粵劇團和很多粵劇擁躉的,擁躉多是當時的中老年人,他們叫“睇大戲”。每年农历九月廿八都慶祝“华光诞”。此日粤剧艺人会在自己的地方聚集举行仪式,以示对“粤剧祖师”华光大帝的尊敬和保佑演出成功。
惠州的“華光廟”是老城區最大的清中葉廟,可見當時其信眾之多,未拆前在都市巷尾的法院前街交界處,“華光先師”木彫神像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己被人“請出”。曾聞為某有米之收藏家所藏,廟曾作為多間學校址。
隨著時代的演進,粵劇和“廣東音樂”式微了。
但曾經存在過,就會有人懷戀。雖然說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人这一辈子,最终也逃不过銅鑼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