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的养生之道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民谚有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它是一年中阳气非常隆盛的时节。
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又多雨潮湿,暑湿偏胜,蚊虫滋生,人们食欲下降,身体难免受侵扰。因此,每到端午都有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草悬菖蒲,佩香囊等的养生习俗。
吃粽子:益气健脾、开胃消食
养
生
中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其性味甘温,可治病疗疾,又可养生保健,临床常用来治疗感冒、胃痛、带状疱疹等病证。可以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常用的粽子叶也有各自独特的养生功效。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箬叶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芦苇叶具有清热利尿、消炎解毒的作用。
饮雄黄酒:解蛇虫毒、燥湿、杀虫
养
生
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在《本草纲目》有道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
挂艾草悬菖蒲:避毒祛邪
养
生
端午时节,有家家户户悬菖蒲挂艾草的习俗,民间有“门挂艾旗驱百病,户悬蒲剑斩千邪”的说法,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以期保佑平安。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
洗药浴: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养
生
汉代《大戴礼》记载:“午日以兰汤沐浴”。民间多用新采摘的艾叶、菖蒲等浸泡或煎煮后进行洗澡,可以预防和治疗痱子、疖疮。端午药浴透皮吸收、进入经络、腧穴、血脉,分布全身,能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病除邪,达到疏松腠理、发表达邪、补益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
佩香囊:芳香辟秽,扶正祛邪
养
生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中记载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的香囊。随身佩戴中药香囊,或将中药香囊悬挂室内、车中,散发芳香,可以驱除四时疫气之邪,嗅闻芳香提神醒脑。
赛赛龙:强健体魄
养
生
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例如通过赛龙舟等方式保健身心。需要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建议选择在早上。
最后为大家推荐几款常用的香囊配方,端午假期大家可以尝试动手制作,增添端午节氛围。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将配方中的药材按比例研磨成细末,装入香囊袋中即可。
1、驱蚊香囊
1
配方(单份):艾叶3克,紫苏1克,藿香3克,薄荷1克,石菖蒲3克,陈皮2克。
2、提神香囊
2
配方(单份):藿香3克,紫苏叶3克,艾叶3克,丁香3克,香芷3克,陈皮3克,薄荷3克,白豆蔻2克,冰片1克。
3、安神香囊
3
配方(单份):远志3克、石菖蒲5克、佩兰5克、肉桂2克、冰片1克。
香囊使用的注意事项
1.将配好的香囊佩挂于身上随身携带,闲时可多嗅其香气。佩戴时应避免香囊与皮肤发生直接接触,也不要零距离闻香,因香囊中芳香走窜类中药较多,使用不当可能耗伤正气。
2.每个香囊的保质期约为20天,药味散尽后可取出内袋,重新装置新的内袋后继续使用。
3.使用香囊时,应保持香囊干燥,防水防潮以防药料失效。
4.体质虚弱者尽量选用气味比较淡的香囊,过敏体质者则应谨慎使用,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
5.孕妇请勿佩戴香囊。
6防止孩童误食。
7.由于香囊中大部分中草药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能会导致神经兴奋,因此休息时应尽量避免将香囊放置于枕边或挂在床头(安神助眠类香囊除外)。